350vip浦京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,认真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,自2013年定点帮扶陕西省镇坪县以来,依托镇坪县“巴山药乡”自然资源,充分发挥学科、人才、技术和信息优势,找准切入点,聚焦着力点,深耕细作党建“责任田”、科技“试验田”、产业“示范田”、帮扶“爱心田”,助推镇坪县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帮助镇坪县实现脱贫摘帽。
党建“责任田”突显领航定盘。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成立定点扶贫领导小组,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、各部门协同配合的“大扶贫”工作格局和校党委书记、二级党组织书记、党支部书记“三级书记抓扶贫”的责任体系。八年来,校领导班子成员30人次赴镇坪县实地考察调研,300余名师生赴镇坪县开展各类帮扶活动,有效推动各项扶贫举措落地见效。创新“院镇共建、支部结对、党员结亲”扶贫模式,整合全校力量,凝聚攻坚合力,7个二级学院党组织与镇坪县7个镇党委、30个教师党支部与30个村(企业)党支部结对共建。遴选优质师资,组建专家学者讲师团,开展专题培训,涵盖基层组织建设、农村经济发展、中药产业规划、农副产品加工等内容,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,累计培训镇坪县基层干部、技术人员、创业致富带头人、新型农民等6000余人次,提升了镇坪县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。选派挂职干部接续攻坚,先后选派5名专家教授挂职镇坪县副县长,针对中药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产业规划、项目引进、科技支撑、产品开发等方面提供专业帮扶;选派2名骨干教师挂职驻村第一书记,扎根一线,带领群众脱贫致富。
科技“试验田”引领创新驱动。建立“实验室—试验田—科技产品”全过程、一体化的科技扶贫模式。成立“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”“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,累计投入科研经费750万元。组织近百位教授、专家开展中药资源普查、道地药材繁殖育种、大健康产品开发等研究,分离鉴定镇坪黄连、玄参等中药材有效成分和独特活性,助推镇坪黄连入选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。建立试验田,从品种选育、规范种植、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黄连、玄参、葛根等17种道地中药材进行详实研究。建立白芨、重楼、石斛等多种高经济价值中药材的快速繁殖体系,为镇坪县中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。加强科技产品研发,注重质量提升与产业升级,研制出高山富硒茶花护肤水、中药护眼眼罩、天星米面包、金丝皇菊凉茶等产品。发挥教育优势,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,通过高考“农村专项”累计录取镇坪籍本科生24人;建立科研实训基地,联合培养本科生21人、硕士生2人,为镇坪县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。
产业“示范田”夯实治本之策。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,发挥行业优势,整合多方资源,夯实产业基础,推动镇坪中药相关产业融合发展。促进中药材种养业提质增效,针对镇坪县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特点,帮助遴选附加值高、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品种,实现黄连等多种道地中药材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。发挥医药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,通过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组织方式,将分散的林下种植基地、有机食药材、生态工业基地串联成链,先后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4个,累计种植面积14.5万亩,带动4000余户药农增产增收。促进中药材深加工业转型发展,先后引进一批大健康相关企业落户镇坪县,形成县内基地种药材、飞地园区深加工的生态友好型发展格局。大力建设产业高地,整合安康地区中药材种植基地、中药材提取生产线、中药饮片公司等资源,聚力打造中药配方颗粒剂生产企业,预计年产值达8亿元,有效提升“种植—深加工—终端产品”价值链。强化中药康养业联动布局,整合镇坪县优质中药资源和药谷康养地产,引进社会资本,打造以“中药康养项目”为核心,以道地中药材种植、药膳开发推广、疗养休闲、电商创业为支撑的产业综合体——中药康养小镇,创造工作岗位约1000个,带动周边约2000人增加收入。建设绿色康养旅游产业园区,帮助引进康养旅游示范区建设项目,总投资额约5.6亿元,已吸纳200余名村民参与示范区建设,带动8个贫困村561户、1333人实现脱贫致富。
帮扶“爱心田”密织情感纽带。创新消费扶贫帮扶模式,推行“我在镇坪有块田”项目,以每年每亩1万元认领镇坪县三个乡镇贫困户的土地,用10亩地作为先行试点,由贫困户代种代管,建设学校食堂蔬菜基地,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联结机制。加大对镇坪县优质农副产品的采购力度,组织后勤集团、工会等部门开展精准采购,累计购买农副产品650万元。加强农副产品宣传推介,推广教育部“e帮扶”平台,在学校食堂设立镇坪菜品窗口、扶贫产品专柜,全方位展示镇坪产品。克服疫情不利影响,联合南京大学等5所在宁部属高校举办优质扶贫产品展销会,组织镇坪县20家企业近百种特色农副产品参展,促成多家企业单位与镇坪县签订消费扶贫协议,累计帮助销售农副产品2000万元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。
来源:2021年1月18日 教育部简报